多囊肾的治疗
  尿毒症的治疗
  血尿的治疗
  蛋白尿的疗法

  所谓“二因论”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囊肿性疾病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成人型多囊肾来说:其内因是先天遗传信息,即第16对染色体上的囊肿基因;其外因则包括能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异常变化的各种因素,诸如感染、肾毒物质(包括药物)、情志、劳累、饮食等,囊肿基因在外因条件的反复作用下,首先改变小管上皮细胞的代谢,产生生长因子,促使细胞增生,造成小管梗阻,液体潴留、膨胀而成囊肿;改变基底膜和管壁状态,并影响Na-K-ATP酶和离子交换,增加管内液量,囊肿进出口处造成的办梗阻状态是液体易进不易出,增生的囊壁细胞分泌液体等均可促使囊肿增大;加上外因条件本身直接造成上皮细胞坏死,梗阻或促进细胞增生等。总之,没有外部条件的反复作用,内部因素也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从父或母那里得到囊肿基因后一般要数十年才发展成可测知的囊肿,以及囊肿生长速度不均衡等,其原因正在于此。
多囊肾的治疗
   多囊肾是肾脏皮质和髓质出现的无数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病,常见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又叫成人型多囊肾),常见发病年龄为40岁以后,但从我们临床观察,又逐步前提之势,常表现为肾肿大,两侧受累程度可有明显差别,皮髓质满布大小不等的囊肿,直径0.1-数厘米。约20-50%的人伴多囊肝,10-20%伴脑动脉病,10%伴脾囊肿,由此可见,多囊肝也是多囊肾的一个并发症;而肾囊肿又叫单纯性肾囊肿,主要见于成年人,50岁以上更多见,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肾脏有1个或少数几个囊肿,直径一般0.5-数厘米,成孤立球形,多在皮质,并能改变肾外形。
 临床表现
1.肾脏肿大;2.腰、腹局部不适或隐钝痛; 3.血尿(镜下或肉眼);4.蛋白尿 和白细胞尿; 5.高血压; 6.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7.肾功能损害; 8.肾外表现,包括多囊肝和颅内动脉瘤等。
 诊断依据
1.有确凿的本病家族史; 2.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多个充满液体的囊肿散布在两侧肾脏的皮质和髓质; 3.基因连锁分析检查阳性; 4.多囊肝、颅内动脉瘤、胰腺囊肿或肾功能不全可作辅助依据。
 治疗原则
1.积极处理并发症,如高血压、尿路感染、梗阻等; 2.囊肿较大时可行囊肿减压术,但必须慎重;3.终末期肾衰可作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提示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诊断明确后,应积极地对其亲属进行有关的检查,特别患者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以便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早做防治。

尿毒症的治疗
  引起尿毒症的原因主要有多囊肾、肾囊肿等囊性肾病以及肾小球肾炎等,但无论是那种原因所造成的病理改变则大致相同。大量的科学研究资料均能充分证明,处于肾衰阶段的肾单位都存在着三种不同情况,即健存肾单位、病态肾单位和坏死肾单位。健存肾单位(即结构和功能上正常者)处于一定数量时,肾小球滤过率尚可,随着健存肾单位的逐步减少,它们的“工作量”就逐步加大,最终则使之“不堪重负”而功能降低成为病态肾单位,直至坏死。在治疗方面肾小球疾病导致的尿毒症,我们遵循“精气”中心规律创立的精气疗法,调整脏腑功能以促进精气生成而使精气之源得充、化浊排毒以驱除扰精之邪、疏通血脉经路以使输精之路通畅、固肾秘精而使精气藏守,可使尿毒症病人很快转危为安恢复健康。因为囊性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是囊肿压迫肾脏造成的,且肾小管损害较为突出,用梯级导流法消除囊肿后,相当多的病态肾单位血流和功能都得到很快的恢复。所以见效更快,治疗也容易。

血尿的治疗
  多囊肾类囊性肾病和肾小球肾炎等均可造成血尿。肾小球肾炎造成血尿的原因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肾小球滤过膜出现异常后导致的通透性增大,常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即潜血),其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居多,在治疗方面“见红则止”的传统疗法常不能奏效,我们采用以精气为中心、补虚、祛邪、通络、固精四位一体的疗法,使再顽固的潜血或血尿都得到彻底治愈。而囊性肾病导致血尿的原因常使囊肿感染破裂、肾结石等导致囊壁血管牵扯破裂造成的,在治疗上梯级导流法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抗感染、溶石排石、消除增生和梗阻并结合上述精气疗法能在短时间得以治愈。

蛋白尿的疗法
  引起蛋白尿疾病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和囊性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多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而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大造成,临床常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乏力、腰痛等症状,精气疗法集补虚、祛邪、通络、固精四位一体,使病人不走弯路而见效快,邪去精固、五脏安守、阴平阳秘、气血冲和而不再复发。囊性肾病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则主要与囊肿压迫有关,梯级导流法消除囊中除去病因,精气疗法全方位治疗,蛋白尿则很快治愈。